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共探低年级语文趣味课堂
——以《操场上》第二课时为例
日期:2025-05-16 12:34:02  浏览量:18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震泽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4月14日开展东、北校区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以一年级下册《操场上》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评价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活动与评价的有机统一。

一、课堂亮点:目标导向,评价贯穿

1. 分层落实字词教学,评价精准有温度

胡老师紧扣“认读运动类词语”的目标,设计了“阶梯式”评价环节:

认读环节: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层层递进,教师针对“铃声(后鼻音)”“真热闹(轻声)”等难点即时点评,既肯定学生发音准确性(如“你的后鼻音读得真标准”),又以鼓励性语言引导改进(如“热闹的‘闹’字轻声像小羽毛,我们再轻轻读一遍”)。

汉字文化渗透:在“铃”字教学中,教师关联“铁、银、铜”等偏旁归类,学生自发举例“铜钟”“银铃”,教师及时评价:“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小汉字发现家!”

朗读与表达并重,过程性评价显实效

在儿歌朗读环节,

胡老师

通过“分组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轻声与停顿”。学生尝试用拍手节奏朗读时,教师点评:“第三组读出了‘真热闹’的欢快感,就像操场上跳跃的小皮球!”这种具体化、情境化的评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表现力。

3. 创编儿歌与写字指导,评价促能力提升

语言运用:学生填写“有的……有的……”句式时,教师巡视中采用“三星评价法”(一颗星:句子完整;两颗星:动作准确;三颗星:想象丰富)。一名学生写出“同学们有的跳房子,有的滚铁环”,教师展示并点评:“你给操场增添了传统游戏的乐趣,真是创意小作家!”

写字教学:书写“跑、沙”时,教师用“结构魔法口诀”(左窄右宽像搭积木)指导学生,对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小小书法家”称号,对进步学生鼓励:“你的‘包’字今天站得比昨天更端正啦!”

二、研讨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智慧

在评课环节,教研组围绕“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展开讨论:

1.目标精准化:本课以“认读词语、朗读儿歌、运用句式”为核心目标,每个环节的设计与评价均直指目标,如“开火车读”检测认读效果,“填空创编”检验语言迁移能力。

2.评价多元化:教师将口头点评、肢体语言(如点赞手势)、符号评价(三星量表)相结合,既关注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

3.学生主体性:所有评价均以“尊重差异、激励成长”为原则,避免横向比较,如教师用“和昨天的自己比”鼓励写字进步的学生,体现了“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三、活动总结

教研组长总结道:“本节课的成功在于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评价成为‘隐形的脚手架’。尤其是‘具体化鼓励’和‘个性化对标’的点评策略,值得全组推广。”未来,我校语文组将继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在低年级课堂中的实践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被看见”中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