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实践(4) ——文言文专题
日期:2025-05-07 09:11:51 浏览量:29
4月25日,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我校语文组开展了文言文教学专题教研活动。翟羽佳老师执教六年级《两小儿辩日》,以“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辨文言经典,呈现了一节层次分明、思维贯通的示范课。
聚焦“辩”字,激活思维
课堂伊始,翟老师以“生活中你是否与人争论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辩”字。通过小组合作梳理两小儿的观点、依据及结论,学生逐步发现“视觉远小近大”与“体感晨凉午热”的矛盾,进而理解“观点需依据支撑”的思辨逻辑。评课中,老师们特别肯定了“角色代入法”的设计——学生化身“小儿”与“孔子”,在模拟辩论中体会古人认知的局限与求知的真诚。
三阶朗读,破解文言难点
针对学生文言文诵读的畏难心理,翟老师设计了阶梯式朗读任务:一读通顺语句,二攻克“孰为汝多知乎”等多音字,三通过“气断声连”技法模仿古语韵味。语文组组长李老师评价:“这种由浅入深的朗读指导,既夯实基础,又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音律之美。”
勾连生活,重构认知
在深度解读环节,翟老师巧妙联结科学常识,引导学生探讨“太阳远近错觉”的现代解释(如大气折射、相对运动),并对比文中观点与科学结论的差异。王乐梅指出:“从生活经验到文本分析,再到观点反思,这条逻辑链真正实现了‘让文言文活在当下’。”
教研共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方向
评课环节中,语文组围绕“如何量化思维培养效果”展开研讨,提出可增设“课堂观点记录表”“辩论参与度评价量规”等工具。徐志凯总结:“文言文教学需兼顾‘文’与‘言’,翟老师的课既守正(诵读积累)又创新(思维可视),为我校‘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此次教研活动展现了语文组在文言文教学上的守正创新,后续将以“思维发展型课堂”为方向,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