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智慧如泉涌,
古今交融,心灵得滋养。
寻一盏灯,照亮心海之舟,青年教师手捧书卷,共享悦读时光。2月27日,我校开展了第九期青年教师“悦读 越美好”读书分享活动。会议由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主持,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
悦读,是灵魂的滋养
在字里行间,我们遇见了古今中外的智者,聆听他们的智慧低语,感受思想的火花碰撞。在悦读园,青年教师分享着那些触动心灵的书籍,交流着阅读中的感悟与成长。
杨晨:
《第56号教室》之所以充满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雷夫老师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氛围。他用信任代替了恐惧,同时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鼓励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承担责任。当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信任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孩子们具备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他们会更加懂得尊重他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王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以童话般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关于自我发现、情绪疗愈与成长的温馨故事。作为青年教师,我常常在学生的眼神中捕捉到成长的困惑与挣扎,正如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逐渐揭开的内心迷雾。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与社会适应的重要过程。
尤立省:
翻开《优秀教师的自我修养》,如与智者对话,文字凝练,见解深刻,直击心灵。书中开篇便强调优秀教师需有扎实深厚的知识根基。日常备课不能局限课本,要拓展知识边界,融入多元内容。 洞察学生心理同样重要,教师得有“慧眼”“柔心”,理解学生,搭起信任桥梁。而师德是全书核心,外界诱惑再多,也要坚守教育初心。于我而言,合上书本,是带着全新武装再出发。以书中优秀教师为标杆,脚踏实地,在教育之路上稳步迈进,让点滴积累见证成长。
陈昕瑶:
沉浸于《美其所美》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踏上了一场美学的探索之旅。王崧舟老师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奥秘——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美的培育。书中,那些细腻的课堂描绘、深邃的教学理念,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的教育心灵。阅读此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非灌满瓶子。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追寻教学的艺术之美。
褚靖怡:
《教育的减法》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而是一个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勇敢地给教育做做减法,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和束缚,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龚蓓馨:
读完这本《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我深刻体会到了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关爱和支持,这样才能建立自信和自尊心。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可,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书中提到的“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让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他们的呼唤,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越美好,因阅读而绽放
读书分享结束后,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老师首先肯定各位青年教师从不同维度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并指出我们不仅可以从书中汲取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在书中找到另一个自我,通过与其对话、勾连提高自身的能力,让我们的阅读能走向美好。
教科室主任杨秋瑛老师强调阅读分享会中“感”的重要性,鼓励各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阅读感悟,让每一次的阅读分享会,成为校园团队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宝贵财富。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美好的途径。在书籍的引领下,我们学会了更加细腻地感知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也更加坚定地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每一步前行,都让我们的教学生涯更加熠熠生辉,让我们的生活因阅读而愈发美好。
- 上一篇:正青春 青年教师悦读园
- 下一篇:论文撰写明技巧 专家把脉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