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田野上,我们是播种者,也是学习者。通过阅读,不仅能够拓宽知识视野,更能深化对教育的理解,激发教学灵感,最重要的是,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12月11日,我校展开了第八期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阅”见自我,“读”出精彩。会议由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老师主持,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
阅见内心,分享精彩
这里,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引领我们“阅”见自我,“读”出生活的无限精彩。
宋佳燕老师:通过《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明白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应常怀敬畏之心,播种幸福的教育,收获幸教育的幸福。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最大幸福是个人的成长,是努力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的过程。我一直在回忆,自己在这入职的几年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如何做成、做好的,想来想去,其实关键词只有两个,一个是“责任”,一个就是“热爱”。也就是用最强的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用真心的热爱去陪伴学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把“责任”与“热爱”这两个词都灌输给了学生,让学生也带着责任心,带着热爱去做每一件事情。
王乐梅老师: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幸福不仅来自于职业成就,更在于与学生的真诚互动和自我成长,书中强调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热情与创造力。同时,作者提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只有在快乐中教学,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与能力,这本书激励我不断追求职业幸福,成为更好的教师。
金书宁老师:读完《月亮和六便士》,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放弃现在的生活勇于追求梦想的故事。月亮代表梦想,是遥远皎洁的,每个人都看得到却很难触及。六便士代表财富,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向。选择月亮的人很难为别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钱,那些追逐梦想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依然很快乐。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人生的意义不过就是对得起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毕竟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愿我们都可以去享受那些属于我们的平凡而不平庸的日子。
李明倩老师:《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积极评价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书中提到的案例让我明白,通过赏识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作为教师,我将努力实践赏识教育,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被赏识中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杨淑佳老师:《血火记忆》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书中描述了日军对南京城的残酷屠杀,包括屠杀、纵火、抢劫等罪行,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书中还提到了国际友人对难民的救助以及战后的审判过程。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残酷和人类的善良与正义。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马莉昀老师:作为老师,追求上,不断探索价值,做教育的行者;学识上,精进专业素养,做教育的学者;思想上,学会哲学思考,做教育的智者;灵魂上,提升人格修为,做教育的仁者。
细细品读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教师比其他职业更美丽更崇高,教师比其他职业人更有诗意更能战胜沉沦,我为郑英的这本书叫好,是因为当人的依附犹存,而物的依赖泛滥之际,一个向美而生的精灵正张开双翼在浓密幽暗的黑森林中翩翩飞舞,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仪式感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看成诗和远方,仪式感在本质上是对生活的深情以及对人的深爱。仪式,让人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尤其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更是遥不可及。其实不然,书中郑老师把仪式感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仪式感点亮生活,用仪式感擦亮课堂,用仪式感擦亮心灵。
活动小结
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老师指出,“读”也要与“写”相结合,这不仅能让青年教师们在阅读中汲取智慧,更能在写作中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同时,表达出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将“读”与“写”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人文修养。
教科室主任杨秋瑛老师进行了最后的活动总结,肯定了青年教师能将阅读分享与自己的实践经历相结合,并提出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念,而实践则是我们检验和提升这些知识和理念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将阅读所得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成果。
本次活动,青年教师们不仅拓宽了知识,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读书分享、实践应用,每一步都彰显着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季节里,让我们以书为舟,以梦为帆,一起驶向那片名为“成长”的广阔海洋。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思想的飞跃。让我们在阅读中相遇,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