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
给予前行的力量;
一次分享,
聆听你我的心声;
一场交流,
见证共同的成长。
“欲求教育好,先做读书人”。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遇见一本好书,犹如遇见一位良师益友,细读之、深研之、笃行之,唯有学习,才能让专业更精进。6月6日,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会议由教科室主任杨秋瑛主持,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
阅读分享,深思笃行
翟羽佳老师:
《非暴力沟通》的阅读让我明白了学习运用非暴力沟通,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为例,是为了自己可以放下我们的权威与控制,只为与学生建立更深的心与心的联结,而不是为了改变他们来迎合自己的需要和期待,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顺畅的与学生沟通、交流。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有句话叫做知行合一,好的方法,需要我们在互动中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才是真的学到。不断实践与改进,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对于我而言,书中所提到的这些方法,在与他人的实际沟通中,有些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至少能让我做到认真倾听,并在一次次的沟通中总结和提升。
金晓红老师:
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澄清的,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考虑孩子的问题,多给孩子机会,多些耐心,可喜的变化就会发生的。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总习惯把孩子的错误当成典型在全班进行教育,进行严肃的说教、批评,但是效果总不尽如人意,错误还是一样的会犯,无所改观,让人头疼不已。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任何一个学生,成人化的惩罚、批教只能是火上浇油,给孩子带来更多伤害罢了。当现在我回忆批评学生时,孩子流露出的表情,让我不禁心中一阵寒气,更多的时候他们选择沉默,当他不愿意和你说话时,教师与孩子的心灵早已相去甚远。老师不了解事实,没能体会到孩子的心声,就无法理解他的感受、想法。总之,相信孩子比你想象的要优秀得多!原谅他们的错误,给于他们关爱与温暖。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做一个让孩子每当想起你都会感到温暖的老师。
李晨诗老师: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从各个方面让我们了解小学生,为小学教师提供了很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能用到的方法策略,比如在管理方面,面对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该怎么抓纪律、培养习惯;该怎么建设班集体让学生更有凝聚力;该怎么教育“问题学生”;又如在教学方面:该怎么上好课;该怎么引导孩子坚持阅读与写作……
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学生犯错误的“根源”,从心理和生理上让我们更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书中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不仅给教师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指导,还结合实际事例,告诉我们很多方法。
沈秋岚老师:
深入阅读《教育的根本》一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世界。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更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感悟和思考。
《教育的根本》一书作者林格先生被称为“用脚做学问的人”,他在这本书的引言中写到“我踏遍中国大地,走进了两千多所学校,是校长和老师教会了我什么是教育,怎样做教育。”分享这本书,就是因为林格先生的所思所想来源于基层教学一线。
书中说“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修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到了一句话“育人者育心,育心者必自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触动和品格的塑造。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董扬老师:
《爱的艺术》如同爱的诗篇,带我领略了爱的深邃与广博。弗洛姆用他独到的洞察,揭示了爱的真谛及其在纷繁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或缺。他娓娓道来,成熟之爱,在于无私的给予、真挚的关心、深切的尊重与全面的了解,而非浅薄的索取或被动的接受。此书不仅让我领悟到,真挚的爱需我们主动出击,以心换心,更教会我如何在爱的海洋中航行,先识己,再识人,以真诚为帆,平等与尊重为锚,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此书不单是爱的箴言,更是人性探索、成长之路与自我超越的宝典,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汲取其中的智慧琼浆。
认真倾听,思辨同行
金书宁老师: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我参加这次读书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阅读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能。
读书会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每一次讨论都如同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从中感受到了阅读的无限魅力,它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世界,不断被新的思想和观点所冲击和激发。
对于读书会的主题,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阅读不仅是一种个人的修行,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时,我们也可以将阅读所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读书会的讨论中,我深入思考了许多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判断能力来分析和解答。我发现,阅读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更可以让我们学会思考。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从而得出更全面、更深刻的结论。
曹萍萍老师:
听了几位老师的阅读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做老师,阅读真的太重要了。阅读会更新我们,振奋我们,给我们很多启发。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书籍带给我们的世界是无限的。阅读让我们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吴干老师: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读书交流,几位老师的分享都非常吸引人,分析学生的心理,如何更好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是我作为老师不可避免的问题,几位老师的分享,为我打开了思路,我要把更多的关心和爱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同时,这次读书交流分享会也让我意识到读书的意义,学习名师伟人的思想,借鉴他们的做法,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陆宇东老师:
《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爱需要创造性,而不仅仅是遵循传统的爱情模式。克服这一障碍的方法是发展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新的方式去爱和被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能力和艺术,需要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自我反思、培养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和创造性,人们可以逐渐克服爱的障碍,实现成熟的爱。
活动最后,杨秋瑛主任对教师读书分享会进行了总结,对教师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教师读书分享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作为教育引路人的我们对阅读的热爱与追求永不停歇。最后,杨主任鼓励全体教师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从阅读走向写作,期待每个老师都能积极参与论文写作,参加征文比赛,以夯实自身专业成长。
读一本书,寻一片光。阅读,不仅是求知的过程,更是与智者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艺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阅读中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