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书香地
满城读书人
至哉天下乐
终日在书案
人间四月天,阅读正当时。3月29日中午,我校举行了本学年的第四期青年教师阅读分享活动——以“分享·畅谈·收获——在阅读中感悟精神的张力”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会议由教科室副主任徐志凯主持,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
书香致远
周怡雯老师: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主要教会我们在沟通中如何以爱和尊重为基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不仅对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将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美好的沟通方式。
曹捷琦老师:我读了美国作家罗娜·雷纳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全书从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特殊情况三个部分,来帮助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书中多次出现“同理心”一词,有时,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们的解释,然后换位思考一下。一开始,把它当作育儿书籍,后来发现书里所提到的观点,在教学时同样适用。“同理心”除了放在老师和学生的角度,还可以用于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
杨淑佳老师:《教师的语言力》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这本书真切地让我体会到表扬和批评的作用,语言博大精深,表扬不再只是单一的一句“你真棒!”,批评也不再只是生硬地说教和义正辞严的“你做错了!”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最终让语言更有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永怀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真正善用语言的力量,学会说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悦正向的班级氛围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陆宇东老师:《教育的情调》一书探讨了“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纪律的教育学意义”等16个话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特别之处,懂得恰逢其时的聆听孩子。如果孩子们能在学校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自信心,在家庭环境里体验包容和温暖,那么他在享受教育,感悟人生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丰盈的。
钮潘文老师:看了《一线带班》这本书后,我思考良多,收获良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管老师就是教师中的状元。无论是作业,常态课,家长,还是阅读,复习,考试,处处都用心,处处都彰显智慧。在与学生和家长“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逐渐把自己修炼为一名受欢迎、效率高的优秀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运用好“阿伦森效应”的应用、重视表扬、积极反思、严慈相济。管老师说带班要的不是一见钟情,而是长相厮守。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用心。愿大家在日复一日的一线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成为更好的老师。
陈昕瑶老师:戈登•诺伊费尔德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告诉我们“有回应,就有了光,而看见,就是回应。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如果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怎样和内向的孩子相处,他们在集体中往往会不知所措,不如活跃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是被教师忽略的一个群体,他们怕“抛头露面”,但内心又渴望被关注,不过大张旗鼓的过分关注会让他们害羞甚至不知所措,他们更喜欢温和的、具体的方式来回应她们的期待。
金书宁老师:读《一线带班》,我首先是被第二章“抓家长”抓住了我的眼球,管老师的六个小妙招帮助了我。当然,《一线带班》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文字写出的这些经验。经验的背后,是耐心、爱心、恒心,是在琐碎繁杂中挖掘点滴的发现之心,是努力探究破解之法。我们一线教师,就是需要这种钻研动脑的精神,每天一定要花时间想一想自己做得怎么样了,哪些可以改进,哪些可以作为经验留下来。正如管老师所说,一线带班不要急吼吼,有计划地一步一步来。我们教育之路也要这样,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得更远,更好。愿我们都能像管老师一样,在平凡的事业中用心耕耘,遇到困难时,多思索,多探究,让普通的每一天绽放出不普通的光彩!
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徐志凯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并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不仅要读进来,还要读出去,青年教师要在阅读中找到联接点,将所读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要阅读,更要悦读。鼓励各位青年教师从阅读走向写作,积极实践。
“善读者,言之有文,行之甚远。”青年教师要与书携手,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用阅读撑起成长的高度,为教学研打好基础、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