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实践(3)
日期:2025-04-18 09:21:03 浏览量:12
为继续落实“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让教学评一致性扎根课堂,以童趣解读寓言 用思辨点亮课堂。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寓言教学专题研讨活动。4月11日下午,金书宁老师执教三年级《陶罐和铁罐》一课,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在角色对比中感悟寓言智慧,呈现了一堂充满思维火花的精品课例。
金老师紧扣"不同态度折射不同性格"的主线,创新设计"罐子身份卡"学习单。学生通过圈画"骄傲""轻蔑"等铁罐的对话,发现其"双手叉腰、鼻孔朝天"的傲慢形象(示范朗读);在分析陶罐"谦虚""友善"的回应时,金老师引导孩子模仿陶罐微微俯身的姿态,体会"温润如玉"的品格。
课堂高潮是"罐子博物馆"情景剧:两组学生分别扮演氧化后的陶罐与锈蚀的铁罐。当"铁罐"蜷缩着身子说出"我...我再也不敢瞧不起别人了"时,孩子们自发讨论出"每个人都有价值""要看到他人长处"的道理。金老师适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箴言,将思考引向深处。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长特别赞赏金老师的三重突破:
1.双线并进:既抓"人物态度对比"的语言训练,又渗透"辩证看问题"的思维培养
2.具身学习:通过动作模仿、表情演绎让抽象品格可视化
3.育人无痕:学生自己总结出"尊重他人""正确认识自我"的哲理
精彩环节:
"原来每个标点符号都在帮陶罐说话!"——三(9)班张同学兴奋地展示课本上陶罐句尾的感叹号。听课教师纷纷表示,这堂课为寓言教学提供了新范式:用儿童化的方式解构哲理,让深刻的道理自然流淌进学生心田。
据悉,本次教研活动后,语文组将开展"寓言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专题研讨,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