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沐浴着金秋的阳光,10月28日,陈怡婷老师执教五年级课文《父爱之舟》,五、六年级语文教师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前期各教研组自主学习“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青年教师课堂研讨活动。
陈老师抓住几个生活场景,如“卖茧买枇杷”“花钱换房间”“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上高小”“报考路上”“上学路上补衣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课文中寻找这些生活场景中细节,抓住这些生活细节,让学生细腻的感受作者在行文背后所流露的情感,体会父亲那无微不至的爱。
特别是练笔的设计,对“父爱”的理解,用“我懂得了( )”的句式提示,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练笔是对课文由理解到实践的升华,由课文走到生活的锻炼。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好情景引导,把课文当事例让学生仿写,不但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刻了,而且也还原了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文字有了画面感。
这样的设计,也凸显了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课后,大家对陈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交流讨论:
楼杭琪老师认为:听了陈怡婷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陈老师整个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老师采用了让学生写板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板书很有设计,没有花里胡哨,从细节中让学生感受父亲浓浓的爱意。
李佳芸老师认为:听了陈怡婷老师的《父爱之舟》一课,收获良多。陈老师从父亲为孩子做的十件事情和孩子对父爱的感受入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整节课条理清晰,带着学生走进朴素的文字,品读细腻的情感。让人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感受父爱之舟画之有形,父爱之深融于无形。
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三维目标课堂,转型任务驱动型素养课堂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结合“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以感知场景——品读父爱——读写结合写父爱三个任务构建整节课,带领学生在阅读欣赏和读写的练习中,发现父爱深藏于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形成借助场景细节创意表达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