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展示课(二)
日期:2023-12-22 13:23:54  浏览量:63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1月30日下午第1节,我校在东校区综合楼三楼多功能教室开展了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陆雪雅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陆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她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逐步认识和理解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她的课活动丰富,生动有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课后,35周岁以下的教师们留下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陆老师的这堂展示课充分展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陆雪雅:本节课从“阿轩的新衣”故事作为导入,相同度量方式,但标准不一样,所以度量结果也不一样,引出问题产生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感觉到度量的意义。进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引导学生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抽象的“厘米”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感性的方式学习,因而体验感悟就是建立1厘米模型的有效策略。通过“看——比划——想象——找——估”等一系列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1厘米表象,清晰地建构数学模型。

通过组内老师的点拨,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建立1厘米模型中,由于课件展示的1厘米比实际感悟的1厘米长,所以会误导学生建立模型,并且在后面的“比一比老师米尺上的1cm和学生尺上的1cm是不是一样长”的问题中,大部分学生会认为米尺中的1cm更长一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尽量的利用实物投影。

二、“比一比老师米尺上的1cm和学生尺上的1cm是不是一样长”的问题提出后,只是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出示对比的图片,学生没有这么强烈的感知认识。让个别学生上来,实物投影比一比的过程,可能会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1cm这个标准是不变的。

三、教学测量方法时,遗漏了环节。出示了两种错误方法和一种正确方法,把木板的一条长边看成是一条线段,刻度0对齐线段的左端点,直尺紧贴着线段,线段的右端点对齐的是刻度6,所以线段的长度是6厘米,接下来测量小刀和橡皮的长度作为练习,练习后还漏了总结,测量时,一般情况下左端点对齐刻度0,从刻度0出发,右边端点对齐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四、当学生做出错误选择时,也要顺势让他说说原因,分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判断三只小蜗牛,哪只小蜗牛的测量方法正确时,有位学生选择了一号,可以让他说一说为什么选1号?2号和3号又是错在哪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要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让他回归生活。不要只停留在知识点的教学当中,更是通过活动来挖掘我们更深一层次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图片3.png